黎蔓越想越觉着不错,握着笔在纸页上写下“遴选”
二字。
她语气轻快,欢欣地和自己对视时,像只在冬日里找着了一大片松果的小松鼠。
闻砚也不免为这情绪感染,饶有兴致地说:“既然郡主店里要用茶叶,那我和家里的茶庄说一声,让他们每月给书坊捎一些过去。”
这真是三百六十行,大半有家。
黎蔓一愣,说:“那记得叫他们按这京城店铺里所卖的价格记账。”
“不过是几包茶叶,自家人有什么好记账的,”
家家大业大,书坊所需茶叶在茶园哪里估计也就相当于给主家送茶叶时再多捎两袋罢了。
闻砚轻轻地摇摇头,但也理解黎蔓的想法,“再说京城里有不少铺子都是从家茶园拿了货去买,郡主在别人家买反而多费周折还富了人家的口袋。
不如让茶园那边直接以这个旁人来拿货的价给你算,怎么样?”
这样也不算让茶园让利,无非是让他们有了一个需求量没那么大的客官,还能让书坊这儿省下一笔。
黎蔓这才放下心来,点点头算是应了。
“这样的话若是有客人觉着茶叶不错,我还可以顺势说这就是家茶园的茶叶,欢迎大伙儿去买。”
她忽而灵机一动,“平日用来招待客人们的茶叶不要太差,中上就好,但每月一次的论讲,述而出色者由我们书坊赠一册书和家茶园最上乘的茶叶,岂不更容易被传出名堂?”
“看来这经商之道,郡主实在是比我强上太多,”
闻砚未曾想到这一关窍,怔楞片刻后甚至举一反三,“这要真能成,确实得叫茶园那边认真记账,没准儿郡主还能帮忙给茶园多走出条路。”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真正实打实做生意起家的家人更明白“多个朋友多个路子”
的道理,知道自家茶叶的人多一些,买的人按理来说也会更多一些。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黎蔓将笔搁下,笑意盈盈:“今日同二郎说了这好些,才现我连那铺子都还未能盘下来呢。”
“郡主这些日子想来也是为此事忙前忙后,滴水石穿,定能旗开得胜,”
闻砚像模像样地拱了拱手,“我就等着到时候沾郡主的光了。”
见她因为高兴显得面色也红润不少,闻砚不由得叮嘱一句:“不过郡主也需记得莫太操劳,自儿个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类似的话黎蔓没听过一万也听到八千,再说她身子是积年的老毛病,于是她见怪不怪地小幅度摆了摆手,倒还显出几分敷衍:“二郎的话,我记下了。”
这看着可不像记下的样子,要不回头还是跟她身边的两个丫头叮嘱几句,闻砚为着自己内里的腹诽突然失笑,又对于自己的上心微微讶然。
但他常年都是一副温润如玉、八风不动的模样,因此面上看不出什么。
这边黎蔓将纸页和笔细致地收好交给苏叶拿下去,轻轻抚了抚手边的乌木盒子,话语里隐含着一丝对未来的憧憬,她道:“二郎的这些钱先借我,待书坊这儿转圜过来我便还你。”
闻砚忽而觉得不悦,他微不可查地蹙了蹙眉,轻轻巧巧地说:“郡主说笑了,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