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应劭语曰:“天子春朝日,汉晋初成
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形成赏月之风。
汉代文学家枚乘有《月赋》,西晋陆机,南朝谢灵运、沈约、鲍照、北周王褒都有咏月、赏月的诗赋,但并没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所以并没有形成节日。
如西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
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夜移衡汉落,徘徊帷幌中。”
北周王褒《关山月》诗:“关山夜月明,愁色照孤城。
半形同汉阵,全影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这些诗赋,都没提到中秋月。
[27]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据记载,在汉代时,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9][12][37]秋夕月,拜日东门外。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27]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圆,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
八月中秋正是收获季节,古人要举行祭祀土神的仪式,叫作“秋报”
、“秋社”
。
《白虎通·社稷》载:“仲秋之月,择元日,命民社。
《援神契》曰:‘仲春祈谷,仲秋获禾,报社祭稷。
’”
夕月、秋社,可视为中秋节的渊源。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