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缺乏经验而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家杏自己虽然没有带毕业班的经验,但她非常谦虚好学,主动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马老师请教。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与数学老师合作,紧密与家长沟通,并亲自家访,赢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在师生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区里统一的毕业考试。
令人欣喜的是,两个班级都表现出色,没有落后于其他学校。
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班级都有一名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成功被选入重点初中。
这一成绩让学校摆脱了多年来的困境,摘掉了"
光头"
的帽子。
全校师生为之振奋,士气大增。
初出茅庐的何家杏,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和领导的重视。
她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成为了校园中的一段佳话。
这个小小的胜利不仅让家杏信心倍增,也为她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外地调入的马老师个性非常要强,她个子不高,但人长得很精神,一张圆脸盘上长着一双大眼睛,说起话来干脆利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马老师比家杏大六七岁的年龄,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
文化基础扎实,再加上她在老家已经有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学成绩一直都很好。
由于她们两人都是新调来的,又代同一个年级,所以家杏经常虚心地向马老师请教一些教学上的问题。
就这样,她俩既是生活上的好朋友,又是工作中的竞争对手。
时光荏苒,转眼间,家杏和马老师送走了毕业班。
新升的四年级也正好是两个班,一班的学生基本是本街道普通家庭的孩子,班主任是街道推荐的临时的代课老师;二班学生基本是学校附近政府机关的子弟,班主任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
这样一来,两个班的整体素质,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差距。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学校的老校长在安排谁接任那个班的问题上犯了难。
因为那个班级的情况实在让人头疼,不仅班风不正、纪律松弛,而且同学们的基础知识也非常薄弱。
这让许多老师都望而却步,不愿意接手这个棘手的任务。
学校领导们在私下里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征求何家杏的意见:“小何,要不,你和马老师抓阄吧?”
他们认为这样或许能公平地解决问题,但没想到何家杏的态度坚决得令人惊讶。
何家杏微笑着,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校长,您不用为难,也不需要抓阄,我代一班就行。
不过,只要大家心里都觉得一班是个差班,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
三年后,我们再看结果。”
当时,一班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无论是班风还是纪律,甚至连基础知识都与二班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然而,正是这种差距,激了何家杏内心强烈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