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悠:“唉!”
保安
小悠:“大姑,12号汉成帝登基之初,将朝中掌权的人,从他爸和他爷爷的外戚宦官换成了他自己的亲娘舅。
那7号汉武帝呢?他换大臣了吗?”
大姑:“换了!
7号汉武帝于前141年继位,次年(前140年)六月,就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将两位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
另一方面,刘彻也分别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小悠:“丞相?是汉初刘邦封给萧何的官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大姑:“萧何的职位是‘相国’,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同时并存,丞相是相国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相国在同一时间只能有1个。
丞相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例如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这2人在同一时间为丞相。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邦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邦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
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邦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邦职务。
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邦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此后相国一职人员多次发生变动,至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
吕雉死后,她的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
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
小悠:“所以,汉初最大的官应该是‘相国’,但因为这一职位长期空缺,位居相国之下的‘丞相’就成了实际上的‘相国’。”
大姑:“可以这么说。”
小悠:“丞相是相国的副手,也就是说,‘相国’是正职,而‘丞相’是副职,按照我的理解,如果相国是一个局的‘局长’,那么丞相就是‘副局长’,一个局只有一个局长,但是通常有好几个副局长。
那丞相会不会也不只一个呢?”
大姑:“从汉高帝、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
小悠:“也就是说,7号的XH05爷爷汉文帝在位的中后期,朝廷就只剩下一位丞相了,而那时相国一职空置,那‘丞相’就是最大的官了——7号一上台,就把丞相给换了,这够可以的呀!
那同时被罢免的‘御史大夫’又是个什么官呢?”
大姑:“御史大夫为秦代设置的官名,为丞相的副手,侍御史之长,负责监察百官的职责。
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议决。
丞相位缺,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直接升任。
西汉晚期,从原来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变为三公并立,是汉代官制中一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