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士兵在被征调时,其所在的卫所原本应缴纳的屯粮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军队的日常口粮;军队人数有了固定额度,军饷放就不会出现虚假冒领的情况,这是第一大好处。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籍贯记录,逃跑的士兵可以被追踪,这是第二大好处。
士兵考虑到家人亲戚,就不敢轻易挑衅闹事,这是第三大好处。
每个人都明确自己所属的编制,官将之间也不敢随意掺杂混淆,这是第四大好处。
士兵经过充分训练,临阵时就不会慌乱喧哗,这是第五大好处。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以一举获得五大优势。”
毛羽健,字芝田,湖北公安县人,天启壬戌年(公元年)考中进士,最初被任命四川万县知县,之后调任到巴县任职,后又担任云南道御史,因为弹劾杨维垣、阮大铖为奸党,被降级并返回家乡。
崇祯皇帝即位初期,毛羽健获得重新启用,并次提出了针对当时紧急问题的改革方案,特别指出驿站制度对民众造成了极大负担,主张应要对此进行大力改革,崇祯皇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
毛羽健因支持袁崇焕受到牵连,被革去官职,返回家乡,后来去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请大家收藏:()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更新度。
译者注:关于原文中的“居重驭轻”
,明朝自建立以后,在军事建设上采取了强干弱枝、内强外弱、居重驭轻的措施来进行军事布防,继承了自“唐宋以来,京师皆宿重兵,畿内外当天下之半”
的传统,京师地区驻扎了二十万左右的京营。
由于种种原因,京营到了后期,战斗力极为低下,但又耗费了国家大量公帑。
毛羽健在奏折中深刻剖析了明朝卫所制度及其与京营兵体系的演变,并揭示了当时军队管理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
明朝初期,卫所制度作为一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军事组织方式,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效益。
它通过让士兵在闲时屯田,战时出征的方式,既能保证军队的粮食供给,又能减轻民间负担,还能维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力量,随时应对边境冲突和内部叛乱。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明朝中后期的卫所制度逐渐走向衰败,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士兵逃亡、军官腐败、土地买卖混乱、军队战斗力下降等。
京营兵同样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疏于训练、纪律松弛、战斗力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军事压力时,朝廷往往不再依赖原有的卫所兵,转而采取临时招募新兵的方式应急,但这无疑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且新兵未经严格训练,战斗力难以保障。
毛羽健提出的改革主张,核心在于恢复并整顿卫所屯田制度,强调清理各种弊端,强化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军田回归军队控制,杜绝私相授受和逃避兵役的现象。
同时,他主张赋予地方兵巡道官员更大的责任,加强对卫所兵的管理和调配,确保在战时能够迅动员并有效利用现有军事资源。
若历史能够按照毛羽健所设想的方向进行改革,明朝很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卫所制度的功能性,减少对外来兵源的过度依赖,降低军事开支,提升军队整体战斗力。
然而,历史的实际展并未完全遵循理想化的路径。
明朝末期,复杂的内外局势、严重的社会矛盾以及官僚体制的积弊重重,导致卫所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困难重重,最终未能彻底解决军队的困境。
喜欢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请大家收藏:()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更新度。